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内设机构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内部设立4个处级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矿产资源管理职责。具体设置如下:综合处,负责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市场制度指导、信息化管理、探矿权与采矿权核查、数据库管理、资源开采资质审批以及行政事务工作。编制4名,包含处长1名、副处长1名和工作人员2名。
国土资源部——主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矿产开发管理司:负责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矿产资源储量司: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和管理。地质环境司:关注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执法监察局: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监察。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推动科技进步和国际合作。人事司:负责部内人事管理和干部培养。
矿产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其次,要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采矿效率,降低采矿成本。同时,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
继续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加强地质勘查,探明急需矿种储量。2)适当利用国外矿产,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国内特殊矿种储量。3)努力减少矿产资源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有效抑制对矿产资源的乱挖滥采,执行地勘成果有偿使用,做好矿山风险评估。
调整矿业的产业定位(将矿业由第二门类调整到第一门类),采取“多予少取”的产业政策;调整和完善资源税费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开发全成本核算,实现矿业开发成本内部化,建立开采补偿勘查、开发补偿保护、矿山补偿周边社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综合补偿机制。
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 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区域布局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在区域上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北京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16修正)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2、北京市的矿产资源管理在第四章中有详细的规定,着重于对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第二十七条,市和区、县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实施抽查和年检制度,确保这些企业的勘查和开采活动合规。他们需配合检查,如实报告相关信息,不得有拒绝监督的行为。
3、北京市的矿产资源管理规定中,第五章详细规定了对违反条例行为的法律责任。以下是部分条款的概述:对于未按规定取得勘查许可证或超出范围勘查的行为,管理部门将予以警告,罚款最高可达10万元,并可能停止违法行为。
4、北京市的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在《北京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第二章中有详细规定。首先,对于勘查活动的管理,第十条明确指出,除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并颁发勘查许可证的项目外,北京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和发放勘查许可证。
5、北京市的矿产资源开采管理规定在第三章中详细阐述了相关许可和要求。第十三条指出,除国务院相关行政部门审批的采矿活动外,大部分由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采矿许可证,新设采矿权通过招标或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决定。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须遵循国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