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技术进步助推低品位资源利用,非金属矿产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较快_百度...
1、资源分布集中,开发利用向中低品位转型。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但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区。磷矿开采分地下和露天两种方式,其中地采占总量的60%。2010年,全国磷矿总回采率为80%。其中露天磷矿开采回采率为99%,地采回采率为77%,露采高于地采22个百分点以上。
2、《规划》在矿产资源开发理念上提出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推进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水平,推动矿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为突破口,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技术体系,重点发展低品位、难利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复杂共伴生、难选冶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尾矿等矿业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非传统资源与替代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4、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利用低品位矿、难采难选难利用矿、共伴生矿,鼓励企业大搞综合利用,充分回收利用尾矿等二次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9)要根据资源不同的禀赋情况和供求关系,实行有区别的政策。
5、围绕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系列和技术系统,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突破八大关键技术,形成九大资源开发利...
1、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促成了技术突破,重点解决了低渗透油、页岩气、钒钛磁铁矿、固体钾盐、低品位胶磷矿等八大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将大量低品位和难利用资源转化为经济可采资源,实现了资源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节能减排以及矿地和谐发展。
2、全省新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石煤矿1处,锌矿1处,钒矿1处,铜矿2处,钨矿2处,锡矿1处,钼矿1处,萤石矿1处,熔剂用石灰岩1处。
3、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五大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轮台、和静、若羌工业园建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4、建设“双百工程 ”,发挥示范工程(基地)和骨干企业的技术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和重大项目,加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5、矿产开发整合要向常态化转变,进一步优化矿产开发结构。二是要坚持供需双向调节,正确引导需求,努力保障供给。三是要坚持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是稀缺的,现在的利用方式总体上看是粗放的,要坚持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
明确各类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重点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节约利用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一批重点关键技术攻关突破。针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释放一批重要矿产的资源储量,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该纲要将重点针对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铝和钾盐等关键矿产,通过深入进行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工作,目标是在8-10年内建立新的勘查开发基地,重塑全国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基于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建立储量动态管理制度。最后,实施以“盘活资源存量”为重点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监测评价,执行地质测量和储量台账管理,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年报,并制订、修订矿山储量管理的技术规范、规程和储量利用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企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做好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十七)研究制定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的资源配置制度。